煤层气产业发展重现曙光
来源: 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 2019-10-23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煤层气研究、开发的先行者,国家能源委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孙茂远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近期一则消息,给他带来久违的振奋。“刚刚得知,我就在第一时间与很多伙伴分享了。大家都觉得很鼓舞、很提气,未来进一步克服困难很有动力。”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之情。


  孙茂远口中的“消息”,来自近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会议提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多元发展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其中,明确提出要“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


  肩负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弥补清洁能源缺口等重任,煤层气产业有着战略性意义,其开采也被视为刚性需求。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虽历经20多年积累,该产业仍处规模化生产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目标相继落空,引发争议不断,让行业深感忧虑。如今,煤层气产业能否迎来曙光?


  相比“十二五”期间步伐加快,“十三五”更注重高质量发展,很多进步值得肯定


  “有观点认为,煤层气产业连续两个‘五年’没完成规划目标,问题连连、唱衰不断。一段时间内,国家支持力度甚至也在减弱。对此,既要正视问题,也应客观看待。”谈及现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层气研究中心主任张遂安这样说。


  张遂安表示,“十一五”规划是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第一个专题规划,为了激励发展,目标制定有意偏高了一些。以此为基准,“十二五”规划继续提高任务量,导致落差较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十三五”成为重要的战略调整期。“表面上看,投资速度放缓、政策效应弱化、单井产量不高。但其实,行业取得诸多进展,技术进步有目共睹,低价中标等问题得以缓解,大家纷纷认识到过快、盲目发展的恶果。相比‘十二五’期间步伐加快,‘十三五’更注重高质量发展,很多进步值得肯定。”


  孙茂远也称,产业带动的环境、社会效益十分可观。除了“赚钱”,煤层气可补充天然气产量、助力改善大气环境,更有效解决了瓦斯事故问题。以我国地面煤层气开采最活跃的晋煤集团为例,自实行井上下联动抽采、在全领域地面预抽以来,瓦斯超限次数由2006年的300多次降至2018年的3次。“虽说开采量目前还比较少,但煤层气是以最小环境代价取得最大效益,意义重大。”


  对此,一线企业的感触更为深刻。晋煤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举例,截至目前,晋煤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地面抽采井群,瓦斯治理业务正在山西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重点矿区逐步拓展。在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共采的同时,还打造了从煤层气勘探开采、集输、压缩液化到终端燃气销售的完整上下游产业链。“以瓦斯发电为例,仅2018年,瓦斯发电项目就创效2.11亿元,发电量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每年‘吃掉’瓦斯5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750万吨。”


  今明两年是关键期,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十三五”目标基本可完成


  在此基础上,“十三五”目标能不能实现?行业可否扭转低迷态势?多位人士给出“有希望”的答案。


  孙茂远分析认为,一方面,煤层气资源潜力依然巨大。2018年,我国煤层气表内初步统计,地面狭义煤层气产量54.63亿立方米,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量129亿立方米,煤层气总产量183.6亿立方米、利用量101亿立方米。包含煤层气矿权内的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三气共采”,广义煤层气储量72.6亿立方米,煤层气总产量可达201.6亿立方米,煤层气总利用量119亿立方米。


  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掌握的数据,孙茂远预估,到2020年,中联煤层气、中石油、晋煤等主要企业的产量,分别有望达到30亿立方米、45亿-50亿立方米、接近20亿立方米。“加上其他零散区块的产量,实现地面煤层气产量100亿立方米的目标,至少没有问题。”


  不过,孙茂远等多位专家同时表示,“希望”建立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今明两年是关键期。


  “法规将煤层气固化于单一‘煤层’中,束缚了探采范围,业内呼吁的‘三气共采’又未能最终落地。企业统计口径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增产。煤层气矿权内的‘三气共采’及相关优惠政策若能落实,完成目标肯定没有问题。”一位业内资深专家直言,一口井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可为整个产业带来新契机,也能弥补单一抽采的亏损,带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三气共采”正是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围绕资源管理,张遂安还表示,应重视煤层气矿权问题。“大家看到,煤层气资源丰富、产量较少。没看到的是,真正的煤层气矿权面积仅占含煤面积的15%,其中拿到采矿权的部分不到6%,可动用资源依然偏少。矿权面积制约了勘探开发,这部分产量如何释放,也是目前、乃至‘十四五’期间的焦点。”


  由于资源禀赋相对不足、难采煤层占比较高,解决技术的适应性和成熟度是关键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国家能源局已将“十四五”规划提上日程,近期就将启动制定工作。


  “在这个时候收到国家层面的鼓励,及时且必要。”在孙茂远看来,“有效开发利用”包含多重意义,既要对天然气资源形成有效补充,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瓦斯事故问题,更重要是提高单井产量、提升成本效益,增强产业自身的竞争力。而此背后,技术支撑至关重要。


  上述未具名人士坦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煤层气技术水平基本迎头赶上,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国外先行者。但由于我国煤层气资源禀赋相对不足,难采煤层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技术的适应性和成熟度仍待提升。“一项技术在这里可行,到了另一个复杂区块可能就不适用。要不断探索更好、更匹配的技术,同时兼顾效率、成本。”


  晋煤集团相关负责人也称,部分基础研究不足,首先制约了资源的高效开发。同时,因山西大部分地区的煤层具有松软低渗透、煤层埋藏深等特点,勘探开发中还存在诸如构造煤的精准判识技术、深煤储层物性预测技术等关键瓶颈,以及针对特殊条件的开发技术。“我们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勘探数据研究分析,全面了解各区块煤层构造分布、发育等情况。在准确掌握区块地质条件等基础资料后,加强不同地质条件下、有针对性的研究,完善配套工艺技术,进行新工艺、新技术试验,根据实验结果逐步推广。此外,通过引进、消化、研究配套工艺装备,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联合,研究制造符合国内煤层气开发实际的装备。”


  孙茂远认为,技术攻关不仅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就2021年-2035年的远期战略而言也很关键。对此,建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并加强扶持,根据实际资源状况,按大盆地、大区域,分类进行联合攻关,首先解决占我国煤层气资源多数的、难采气田的针对性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