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举行的第二十八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路保平、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公司窦立荣、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郭金刚、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书宁等4人获能源大奖。
路保平,现任中国石化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重大与重点研究项目50余项。创建了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理论体系及基于此理论的优化钻井技术方法;创新提出了基于流体声速的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以堵代压”的井控理论与方法;主持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页岩气工程技术链,是我国页岩气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组织了第一口冷海及第一口深水钻完井的设计与施工,开创了我国石油公司施工超深水井的先河,促进了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
他曾先后获得国家2项、省部级奖13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51件,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窦立荣,现为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专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海外油气地质理论技术研发与勘探实践工作。面对非洲中部多个地质条件复杂、西方大油公司几十年久攻不克的风险勘探区块,20余年来他潜心研究,攻克了油气聚集成藏及关键勘探技术等重大难题,发展了非洲中部裂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研发出基岩储层预测技术,经勘探发现了5个大型油田和15个中型油田,奠定了苏丹项目2600万吨/年高峰产量和乍得项目600万吨/年以上产能的储量基础。
他曾获国家奖各2项,省部级奖7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58篇、专著4部。2011年被乍得总统授予“大军官”勋章;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2015年度AAPG颁发的朱勒布朗斯坦奖。
郭金刚,现任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担任总工程师分管技术工作达2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他长期致力于煤矿厚及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数十项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担任国家863计划等项目首席专家或主要完成人,攻克了厚及特厚煤层的安全开采、装备研发、智能化开采等诸多技术难题,极大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同煤集团矿井服务年限10年以上,直接经济效益高达数十亿元,引领了煤炭行业智能化开采、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之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32项,发表论文62篇,出版著作12部,授权专利22项。
董书宁,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长期从事煤矿水害防治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创新了煤层底板水害防治理论,提出了“采前主动预防-采中监测预警-灾后快速治理”的煤矿开采全过程的水害防控体系。创建了基于定向长钻孔的水害隐患“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体系,突破了过水大通道封堵技术瓶颈,创造了世界采矿史上同等条件下注浆堵水用时最短记录。为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获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21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件,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56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根据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励办法,经专家评审和全体委员会审定,共评选出2019年孙越崎能源科技奖获得者188名,其中“能源大奖”4名、“青年科技奖”20名、“优秀学生奖”156名、“家乡教育奖”8名。
路保平表示,获奖是对今后工作的鼓励与鞭策,在石油工业前所未遇的机遇和挑战背景下,这给石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与期望。今后要继承发扬老一代石油人的优良传统,扎实做好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重大技术和核心关键装备工具研发力度,突破“卡脖子”技术、补齐短板技术,破解制约油气生产的瓶颈难题,努力推动实现我国石油工程技术从“跟随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跨越。
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于1992年10月16日建立,基金设能源科技奖,每年评审、颁奖一次。目前,能源大奖获得者已有28位当选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为我国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颁奖后,路保平等4名能源大奖获得者做了学术报告。